你會怎樣評價環境局的減碳工作?有國際環保組織負責人這樣回答:「可恥」,指的是政府長年在減碳上的不作為。若非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提出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,香港不得不緊跟,本港的2050年碳中和時間表不知會拖到何年何月。...
綠惜地球為「免『廢』暢飲」成員,不過該組織在飲料膠樽生產者責任法規的部分建言,與本會固有立場迴異。具體說,綠惜地球提倡以按樽制、以及每個飲品膠樽收取至少五角按樽費的做法,促進回收效益。...
規管全球有害廢物貿易的《巴塞爾公約》(下簡稱「公約」),2021年起正式管制廢塑膠貿易。香港這個自由港,一直是垃圾貿易的中轉重鎮,過去對中國大陸荼毒至深。香港政府雖聲稱履行《公約》,惟本港廢塑膠主要來源地美國並非公約的締約國,仍可能利用香港這個自由港作惡。故此,8個環保團體促請環保署及海關,嚴格執行《公約》,重點抽查廢塑膠主要來源地的貨櫃,並主動定期向立法會及公眾匯報把關工作,向全球不屑商人發出「香港不再是垃圾貿易自由港」重要訊息。...
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膠樽生產者責任法規公眾諮詢(下稱諮詢),六個環保團體回收一百個膠樽,並連同寫有「回贈一毫冇誘因,百個膠樽得十蚊」的瓶中信,在立法會外向環境局請願。環保團體促請政府改為採立國際間行之有效的按樽制,並提高按樽金額,同時把紙包飲品盒等塑膠飲料容器納入規管。...
環保署早前發表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文件,提議每交還一個膠樽,獲回贈一角。綠惜地球指出,上周一環保團體界別的諮詢中,多個發言的環團代表質疑回贈金額太低,效果存疑。綠惜地球指出,「當局捨國際間行之有效的按樽制,而傾向採用回贈,只為行政便利,卻犧牲了減塑初衷。」...
(2021年02月24日新聞稿) 政府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(下稱預算案),就環保政策方面,著墨集中電動車普及化,以及優化郊野公園設施,綠惜地球回應如下。...
我們使用 cookies 來增強您的瀏覽體驗,提供個性化的廣告或內容,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通過點擊“接受所有”,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。